去年11月,中消协发布《美白类美容护肤产品消费指引》,澄清消费者对美白化妆品存在的很多误解,指出凡是宣称纯天然植物成分的美白产品,均不符合基本的化妆品科学常识,纯天然化妆品不可信。同时提醒消费者,任何美容护肤产品,均应首先考虑其使用的安全性,消费者不宜追求能够达到立竿见影效果的美白产品和方式,无论是美容院的产品和服务还是商家在美白产品的促销手段上,都不能做到这一点。逾越安全这个底线,急功近利的美白往往适得其反。
但至今以“天然”、“无添加”等说辞来做宣传的化妆品还不在少数,也仍然还有不少消费者迷信于此而忽视了化妆品使用的安全问题。为此,昨日唐山市消协特别发出消费提示:
一、要查“三证”。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首先要查看产品是不是有产品合格证、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这“三证”。如果是进口的化妆品,还要看有没有中文标识,是不是标明了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证批准文号,以及进出口商品专有的CIQ标志,是否做到了全成分标识。消费者还可以根据化妆品包装上的文号,登录国家食药监局或者是省级食药监局网站,查询相关产品的信息。消费者若买到假劣化妆品,可到当地食药监部门举报。
二、自评优劣。有一些小方法也可以是消费者自我评判化妆品优劣好坏的简单办法。首先是看,看颜色是不是纯正,有没有油水分离;然后是闻,闻一闻是不是有怪味;最后是试,试试化妆品的延展性、渗透性、滋润性怎么样。
三、不要攀贵。消费者不要相信那些“100%纯天然”、“无化学成分添加”这样的化
妆品广告语。消费者除了要记住“纯天然的化妆品根本不存在”外,还不要迷信那些价格昂贵的化妆品就一定是好的。选购化妆品应该与自己的消费水平相符。你消费得起高档化妆品你当然可以买,如果你只能买得起一两百的,你也可以在这个价格区间内选择合适的品牌。
四、莫要贪贱。消费者千万不要选择那些价格过低的化妆品。一般情况,网上的化妆品会相对便宜一些,但要注意时下流行的团购和网购销售化妆品的商家多有鱼龙混杂的情况,如果所购化妆品的价格与商场价格悬殊太大时,消费者则应该谨慎选购。
五、慢用多问。无论是在化妆品商店还是在线购买的化妆品,拿到产品后都先不要急于使用,可以让用过这个品牌的朋友从味道、色泽、使用感觉等方面帮忙鉴别一下,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其介绍中宣称的功效相符。
六、注意显效。如果你一旦发现某种产品的美白效果非常明显,而且见效很快,可能就意味着它的违禁成分超标了。其他诸如祛皱、除斑等功效产品,也是同样道理,见效快又明显的,就要小心了。凡是用完有明显效果,不用就即刻失效,甚至使皮肤变得更差的化妆品,就可能是具有依赖性的。
七、内外兼顾。速效化妆品不符合化妆品的基本属性,因为化妆品是一种在皮肤表面作用的产品。所以只有同时做到合理膳食,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才有可能由内而外的实现长效美白。美白不能只做面子工程,一定要由内而外去做。
八、慎用植物。橙、苹果、柠檬、番茄、木瓜、芦荟以及生菜、黄瓜、胡萝卜等纯天然水果蔬菜植物,也具有一定的美白效果,也可以成为准“化妆品”。但是,如果直接外用芦荟、柠檬等,有些人则还是可能会引起过敏及皮肤色素不均等情况的发生,所以即使是真正的纯天然植物做化妆品使用在“面子”上时,仍需慎重。